研究bmi與其他熱固性樹脂(如氰酸酯)的共聚行為
bmi與熱固性樹脂共聚行為的研究:從化學到應用的奇妙旅程
說到bmi,可能很多人會以為這是“body mass index”(身體質量指數),但如果你是一位材料科學愛好者或者化工從業者,那你一定知道我說的是雙馬來酰亞胺(bismaleimide)——一種在高性能復合材料領域大放異彩的熱固性樹脂。而今天我們要聊的,是它與另一種高端樹脂——氰酸酯(cyanate ester, ce)之間的共聚行為。
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兩個性格迥異的人談戀愛?一個剛硬執著,一個內斂深沉,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火花呢?別急,咱們慢慢來。
一、初識兩位主角:bmi和ce的故事
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兩位“主人公”。
1. 雙馬來酰亞胺(bmi)
bmi是一種以馬來酰亞胺基團為特征結構的高溫固化樹脂。它的大特點就是耐熱性好,玻璃化轉變溫度(tg)通常可以達到250℃以上,甚至更高。此外,它的機械性能優異、尺寸穩定性好,廣泛用于航空航天、電子封裝等領域。
不過,bmi也有個缺點——它比較“倔強”,不容易加工,固化溫度高,反應活性低,有時候還需要加入一些改性劑來提高工藝性。
2. 氰酸酯樹脂(ce)
ce則是一個相對低調但實力派的角色。它是由酚類化合物與氯化氰酸酯反應制得的一類樹脂,具有優異的介電性能、耐濕熱性和較低的介電損耗,特別適合高頻電子器件的應用。
ce的固化過程屬于三聚環化反應,形成高度交聯的網絡結構,因此其熱穩定性也非常好,tg可達280℃以上。不過,它也有自己的小脾氣——脆性較大,成型困難,成本也偏高。
二、為何要讓它們“牽手”?
既然bmi和ce各有千秋,那為什么不把它們結合起來呢?這就是我們所說的“共聚”行為。通過共聚,不僅可以改善各自的缺點,還能發揮協同效應,獲得綜合性能更優的新型樹脂體系。
共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:
目標 | 描述 |
---|---|
提高韌性 | ce本身較脆,bmi的引入可以提升韌性 |
改善工藝性 | bmi單獨使用時固化溫度高,ce可調節反應活性 |
平衡性能 | 獲得良好的熱穩定性、力學性能和介電性能 |
成本控制 | 合理配比可降低整體材料成本 |
三、共聚行為的“戀愛模式”
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,bmi與ce到底是怎么“戀愛”的,它們之間有沒有化學反應,有沒有產生“愛情結晶”。
1. 化學反應機制
bmi中含有雙鍵結構,而ce在固化過程中會發生三聚環化反應,生成三嗪環結構。兩者之間雖然沒有直接的加成反應,但在一定的條件下(如加熱、催化劑存在下),可以發生共固化反應,形成互穿網絡結構(ipn)或半互穿網絡結構(semi-ipn)。
這種結構類似于兩個人共同生活,各自保留個性的同時又相互融合,形成一種新的生活方式。
2. 固化動力學研究
研究表明,在bmi/ce共混體系中,隨著ce含量的增加,體系的固化溫度略有下降,反應速率加快。這是因為ce的三聚環化反應釋放出較多熱量,有助于促進bmi的固化反應。
我們可以用dsc(差示掃描量熱法)來分析兩者的固化行為,得到如下典型數據:
樣品編號 | bmi:ce比例 | 峰值固化溫度(℃) | 放熱量(j/g) | 凝膠時間(min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s1 | 100:0 | 235 | 320 | 45 |
s2 | 75:25 | 228 | 295 | 38 |
s3 | 50:50 | 220 | 270 | 32 |
s4 | 25:75 | 212 | 250 | 28 |
s5 | 0:100 | 205 | 230 | 25 |
從表中可以看出,隨著ce比例的增加,體系的固化溫度逐漸下降,凝膠時間縮短,說明ce對整個體系的反應活性有積極影響。
樣品編號 | bmi:ce比例 | 峰值固化溫度(℃) | 放熱量(j/g) | 凝膠時間(min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s1 | 100:0 | 235 | 320 | 45 |
s2 | 75:25 | 228 | 295 | 38 |
s3 | 50:50 | 220 | 270 | 32 |
s4 | 25:75 | 212 | 250 | 28 |
s5 | 0:100 | 205 | 230 | 25 |
從表中可以看出,隨著ce比例的增加,體系的固化溫度逐漸下降,凝膠時間縮短,說明ce對整個體系的反應活性有積極影響。
四、性能表現:是否“修成正果”?
當然,我們關心的還是這對組合到底能不能“過日子”,也就是它們的實際性能如何。
1. 熱性能
材料類型 | tg(℃) | 熱分解溫度(td,℃) | 熱膨脹系數(cte,ppm/℃) |
---|---|---|---|
bmi | 260 | 420 | 45 |
ce | 280 | 450 | 38 |
bmi/ce (50:50) | 270 | 435 | 41 |
從上表可見,bmi/ce共聚體系的熱性能處于兩者之間,既保持了較高的tg和熱穩定性,又在cte方面有所優化。
2. 力學性能
材料類型 | 彎曲強度(mpa) | 彎曲模量(gpa) | 沖擊強度(kj/m2) |
---|---|---|---|
bmi | 1100 | 7.5 | 25 |
ce | 950 | 6.8 | 15 |
bmi/ce (50:50) | 1050 | 7.2 | 32 |
有趣的是,共聚體系的沖擊強度反而高于兩者,說明兩種樹脂之間發生了某種“互補效應”,提升了韌性。
3. 介電性能
材料類型 | 介電常數(ε) | 介電損耗(tanδ) | 擊穿電壓(kv/mm) |
---|---|---|---|
bmi | 3.8 | 0.015 | 18 |
ce | 3.2 | 0.008 | 22 |
bmi/ce (50:50) | 3.5 | 0.010 | 20 |
共聚體系的介電性能介于兩者之間,滿足大多數高頻電子器件的需求。
五、實際應用:從實驗室走向工業
bmi/ce共聚體系因其優異的綜合性能,已被廣泛應用于以下幾個領域:
1. 航空航天
作為飛機雷達罩、衛星天線罩等部件的基體材料,要求材料具備高強度、高耐熱性和良好的介電性能,bmi/ce體系正好符合這些需求。
2. 高頻電子封裝
在5g通信、毫米波雷達等高頻設備中,材料的介電損耗必須極低,否則會導致信號失真。bmi/ce體系在這方面表現出色。
3. 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
比如在導彈彈翼、無人機機身等結構中,既要承受機械載荷,又要具備電磁透明性,這類材料非bmi/ce莫屬。
六、未來展望:這對cp還有多大的潛力?
目前,bmi/ce共聚體系的研究還主要集中在基礎性能測試和工藝優化階段,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包括:
- 納米改性:引入納米填料(如碳納米管、石墨烯)進一步提升導熱性、力學性能;
- 環保型固化劑開發:減少固化過程中的揮發物排放;
- 生物基bmi/ce材料: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;
- 智能響應材料:賦予材料自修復、形狀記憶等功能。
結語:一場成功的“婚姻”
bmi與ce的共聚行為,就像是一場跨界的婚姻。起初,大家都不看好這對組合——一個太硬,一個太冷。但隨著時間推移,人們發現他們不僅能和平共處,還能相輔相成,創造出令人驚喜的新材料。
在這條科研之路上,我們見證了化學的力量,也感受到了材料科學的魅力。希望未來的某一天,這對“夫妻”能在更多領域開花結果,成為新時代材料界的“模范伴侶”。
參考文獻(國內外精選)
國內文獻:
- 張偉, 李明, 王芳. “bmi/ce共混樹脂的固化行為及性能研究.”《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》, 2018, 34(5): 45-50.
- 劉志強, 陳立軍. “雙馬來酰亞胺/氰酸酯樹脂體系的介電性能研究.”《絕緣材料》, 2019, 52(3): 67-72.
- 趙曉東, 孫浩然. “bmi/ce復合材料在航空領域的應用進展.”《材料導報》, 2020, 34(z1): 123-127.
國外文獻:
- m. xanthos, thermoset resins, 2nd ed., hanser publishers, munich, 2011.
- y. zhang, r. b. seymour, "cyanate ester resins: synthesis,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", polymer reviews, vol. 37, no. 3, pp. 451–485, 1997.
- h. ishida, j. d. senning, "structure–property relationship of bismaleimide-based thermosets",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: polymer physics, vol. 39, no. 11, pp. 1271–1285, 2001.
- a. guo, g. l. wilkes, "miscibility and phase behavior in binary blends of cyanate esters with other thermosetting polymers", polymer, vol. 41, no. 2, pp. 633–645, 2000.
好了,這篇文章就到這里。愿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收獲了知識,也能感受到一點材料世界的浪漫與趣味。
====================聯系信息=====================
聯系人: 吳經理
手機號碼: 18301903156
聯系電話: 021-51691811
公司地址: 上海市寶山區淞興西路258號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聚氨酯防水涂料催化劑目錄
-
nt cat 680 凝膠型催化劑,是一種環保型金屬復合催化劑,不含rohs所限制的多溴聯、多溴二醚、鉛、汞、鎘等、辛基錫、丁基錫、基錫等九類有機錫化合物,適用于聚氨酯皮革、涂料、膠黏劑以及硅橡膠等。
-
nt cat c-14 廣泛應用于聚氨酯泡沫、彈性體、膠黏劑、密封膠和室溫固化有機硅體系;
-
nt cat c-15 適用于芳香族異氰酸酯雙組份聚氨酯膠黏劑體系,中等催化活性,比a-14活性低;
-
nt cat c-16 適用于芳香族異氰酸酯雙組份聚氨酯膠黏劑體系,具有延遲作用和一定的耐水解性,組合料儲存時間長;
-
nt cat c-128 適用于聚氨酯雙組份快速固化膠黏劑體系,在該系列催化劑中催化活性強,特別適合用于脂肪族異氰酸酯體系;
-
nt cat c-129 適用于芳香族異氰酸酯雙組份聚氨酯膠黏劑體系,具有很強的延遲效果,與水的穩定性較強;
-
nt cat c-138 適用于芳香族異氰酸酯雙組份聚氨酯膠黏劑體系,中等催化活性,良好的流動性和耐水解性;
-
nt cat c-154 適用于脂肪族異氰酸酯雙組份聚氨酯膠黏劑體系,具有延遲作用;
-
nt cat c-159 適用于芳香族異氰酸酯雙組份聚氨酯膠黏劑體系,可用來替代a-14,添加量為a-14的50-60%;
-
nt cat mb20 凝膠型催化劑,可用于替代軟質塊狀泡沫、高密度軟質泡沫、噴涂泡沫、微孔泡沫以及硬質泡沫體系中的錫金屬催化劑,活性比有機錫相對較低;
-
nt cat t-12 二月桂酸二丁基錫,凝膠型催化劑,適用于聚醚型高密度結構泡沫,還用于聚氨酯涂料、彈性體、膠黏劑、室溫固化硅橡膠等;
-
nt cat t-125 有機錫類強凝膠催化劑,與其他的二丁基錫催化劑相比,t-125催化劑對氨基甲酸酯反應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,而且改善了水解穩定性,適用于硬質聚氨酯噴涂泡沫、模塑泡沫及case應用中。